首页 首页 > 院校动态
字体

苏州市职业大学:

争创国内一流院校  成就师生出彩人生

 

 

苏州市职业大学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政行企校”创新合作,围绕苏州乃至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需要,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多方资源优势,推动学校服务区域经济、行业发展,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新型合作模式,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成就学生:创新创业铸造出彩人生

苏州市职业大学成立于1981年,前身是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100多年的办学历史,精英辈出,校友中出现了7名院士。目前学校设有12个院部、48个专业,教职工千人,全日制在校生1.3万多名。多年来,学校积极构建多维管理育人体系服务学生成长,学校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282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建有319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了社团、学院、学校三级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校内建立了2.1万平方米的“太湖众创·苏州市大学生众创空间”,太湖众创是国家级众创空间、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江苏省众创空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苏州市“十佳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体系完善的各类免费创业服务。

学校针对智能制造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面向《中国制造2025》培养柔性适应技术人才,打造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学校从2012年起,联合西门子、大唐等知名企业,整合国家级及省级综合实训基地,率先建成“智能制造与工程控制训练中心”。每年有1000多名毕业生走向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努力建设智能制造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成就教师:勤勇忠信锻造师德师风

全校教职工中有副高以上职称342人,其中正高职称60人,77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者占44.07%,“双师型”素质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77.1%。现有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市各类教育工作先进47人。

学校明确政策导向,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近五年,引进154名高素质人才,满足不断增长的专业建设需求。同时,启动“硕博工程”、“稳才引才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提升计划”,切实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近5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项、合作承担8项,省部级项目24项,发明授权量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始终名列前茅。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300余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4部,省级精品教材10部、重点建设教材7部。

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广领域、深层次、紧密型、重实效”地推进校企合作,注重以企业品牌支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大唐、三菱电机、西门子、博世汽车等国内外多家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先后成立了“苏州市光电缆行业大学”等13个行业、企业学院(大学)。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办学,学校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共享型开发课程”的改革,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转型、科研对接地方经济、人才对接地方发展“三大对接”,尤其近两年新设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等专业,直接对接了苏州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热点。

此外,学校以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骨干团队的科研优势,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科研平台建设,通过各类政府基金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等形式为地方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文化研究和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苏州城墙逐步恢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宋锦遗产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与现代应用研究、太阳能与风力互补发电系统研发、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管理优化、“太湖水质GPS无线快速测量设备研制”等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随着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人们对职业观念的转变,学校正在迎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苏州市职业大学立足成就学生、成就老师,全面提升内涵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活力、全面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全面接轨国际,争创江苏领先、国内一流的应用型、特色化品牌院校!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此页
上一篇:南通职业大学深化内涵全面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 下一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铸就信息产业高职教育优质品牌

搜索失败

搜索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