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全力打造全国农业高职品牌
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7年年会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再次荣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称号。同时,《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首次发布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该校也从全国1298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和这两块“国”字号招牌一样令人欣喜的是,这两年,该校荣膺“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高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等7个全国“50强”。
从“争创一流”到“争创第一”
捧回一块块“国”字号招牌
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一个个“唯一”“第一”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全国唯一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苏姜猪新品种的院校,唯一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团队的高职院校,唯一开发国家二类新兽药的高职院校……这里的科研能力强,全国职业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第九、全国农业职业院校第一。还拥有国家水禽基因库、姜曲海猪保种场2个国家级保种与研发机构以及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级研发中心。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已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成为全国农业类高职院校的排头兵。
拥有一个个“唯一”“第一”,捧回一块块“国”字号招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人并没有沾沾自喜。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秉承“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机遇,全力打造全国农业高职品牌,受到时任副总理汪洋的高度赞扬。
把好面向“三农”的办学方向
着力培养“三农”创新创业人才
多年来学校立足农牧业办学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认知、探索、实战“三阶递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试行了分层分类教学,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了农牧业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工程。据麦可思调查,学校毕业生近三年的平均创业率达到5.5%以上。
学校先后投入8.3亿元搭建创新创业基地,分别是投资3.5亿元建成了1560亩的现代畜牧科技园,投资4亿元基本建成1320亩的中药科技园,投资5000万元建成倍康药业,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以及动物医院、宠物医院等,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平台,成为江苏3所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之一。
2017年11月5日,江苏省百校联动就业活动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8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举行。这是该校举办的第23次毕业生招聘会,北京、上海、广东及省内各地的500余家企事业单位在江苏牧院现场招贤纳才,为4000余名准毕业生提供22000多个岗位。
科技服务“三农”贡献突出
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实践科学发展之路
有一个荣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人倍感珍惜——“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据了解,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是通过“毕业生就业去向”“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公益性培训服务”等6项指标,量化院校的社会服务贡献度,排序产生。
一个三线城市、弱势行业的高职院校为什么能够年年上榜?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认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长期重视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建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在2012年科研经费就超过2000万元,这是高职教育科研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校的案例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地方性和行业性特征,对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起到了指导意义,引领了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强力推进挂县强农富民、驻企兴农、百师兴百村等“五大工程”。致力于依靠特色服务“三农”,科技支撑和谐发展,实施“品种+技术+基地”服务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技服务“三农”贡献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富农突出贡献单位”和“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实践科学发展之路。
(本文由院校负责解释并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