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成果分享
字体

大学生诚信考试现状调查与分析

 

   诚信考试是高等教育考核与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大学生诚信考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不良的思想意识与心理、教育管理制度的缺陷、家庭教育不科学和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是造成学生缺乏诚信、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大学生诚信考试现状调查与分析应的措施: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自觉消除考试作弊心理;改革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评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考试  作弊

两千多年前,先贤孔子提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已然被古人所推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了诚信的重要性。考试是高校教育实践中评价考核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为了加强考风建设,杜绝考试作弊行为的出现,大力提倡实施诚信考试制度,然而在现实中考试作弊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屡禁不止,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一、大学生诚信考试现状调查

201210月对3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收回有效问卷2880份,回收率达96%。问卷涉及考试中是否作弊、作弊形式、作弊原因、诚信考试理解等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有以下几大特征。

1.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特征

1)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调查中,有37%的学生承认曾经在考试中作弊过,有9%的学生已经不记得是否作弊过,说明约有一半的同学有过作弊经历。41.4%的学生认为学校作弊现象普遍存在,39.4%的学生选择了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作弊,这两项加起来高达80%,作弊现象较为普遍。所在班级的班长、团支书作过弊的约有40%,传统看来,只有成绩差的考生才会作弊,结果却显示学生模范的班干部也加入了作弊的行列,作弊人群趋于复杂化。

2)考试作弊驱动原因多样化

造成不诚信考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个人心理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分别占47.3%29.0%20.3%3.4%。经调查,考试作弊者中,其中76%的学生作弊原因是平时学习不认真,怕考试挂科。有20%的学生认为别人作弊,自己不作弊就亏了,大学生作弊动机和心态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成绩差的学生担心考试不过关,成绩中等的学生担心自己不作弊会吃亏,成绩好的学生希望通过作弊以获得奖学金及其他荣誉。

2.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有56.8%的学生认为考试中不作弊的学生是思想觉悟高,只有20.3%的学生选择了成绩好,选择胆子小无所谓的占8.7%14.2%,认为不敢作弊的原因是心理素质不过关。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的调查中,选择理解十分不满缺乏诚信无所谓的分别为47.4%10.8%29.0%12.8%。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他人的道德评价有失标准,诚信考试的道德根基不深。

调查学生考试作弊被发现后的心理,觉得羞耻恐慌的分别占42.2%36.0%。学生考试作弊有可能会受到学校处罚和纪律处分,在档案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因此,学生觉得羞耻和恐慌是让人理解的一种心理状态。

3.对考试管理的看法

在对学校建设诚信考风方面和考试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感觉比较满意的占73.1%72.3%,说明学校在建设诚信考风和考试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较多数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考试作弊的惩罚措施及执行力度比较严格,比例达到了62.3%,由此看出,学校对考试作弊的执行力强弱与学生是否选择作弊存在很大的关系,学校惩罚力度弱,学生乘机钻空子,抵制不住高分和荣誉的诱惑,作弊的概率自然就大大增加。调查中还发现,在学生眼中,考试作弊应采取的惩罚措施不尽相同,有32.7%的学生选择了警告20.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更轻的处分,选择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取消学位取消学籍的比例分别为11.9%20.7%7.6%3.2%3.0%。较轻的处分比例较高,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管理处罚执行力度宣传上还存在问题。

4.对诚信和诚信考试的理解

诚信理解的调查结果显示,51.8%的学生认为,诚信意味着凡事言必行,行必果22.5%的学生选择了允许在特殊情况下有失信行为,还有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但自己要有诚信。在诚信考试与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的关系调查中,较多数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与诚信考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过也有学生认为这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原因

1.自身原因

1)认识上的偏差

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考试态度的一种体现,对作弊的认知在诚信考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由于不良环境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未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没有认识到竞争的长期和艰巨性,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一味混文凭和学位。考试时只能通过作弊来取得学分。

2)侥幸和赌博心理

部分学习不认真又担心分数不理想的学生,总觉得自己作弊的手段只要高明点、隐蔽点,就可以侥幸蒙混过关,取得较理想成绩,不被监考老师抓获。对于成绩不理想、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为了摆脱重修的困扰,只能通过作弊来投机取巧,放手一搏。

3)虚荣与法不责众心理

部分学生通过考试作弊获得高分,以获取奖学金和优秀学生等荣誉,为自己入党、就业等铺路搭桥,来满足自己膨胀的虚荣心。部分学生认为,别人作弊自己不作弊就是对自己不公平,若大家都作弊,毕竟法不责众,即使被发现也人人有份,有事大家一起扛。这种群体规模越大,气氛越热烈,越易引发作弊的行为。

4)同情与不公平心理

调查显示,在同学要你帮助他作弊,你会帮助吗的问题上,有19.1%的学生选择了会,能帮就帮50.8%的学生选择了看情况,一般不会主动帮14.6%的学生选择了心理反对,但是会给点提示。由此看来,大多数的同学面临同学请求帮助的情况下,即使心理不愿意,但出于同情或碍于面子,还是会协助作弊。一些学生开始不作弊,但当看到班级其他同学都作弊,且屡屡得手,获得了好成绩和荣誉,感到对自己不公平,不作弊便吃亏,于是也加入了作弊的行列。

2.学校教育管理的原因

据调查,约有43.8%学生意识到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学习的重要性。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着一些漏洞。首先,目前高校中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较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考核评价方式与手段单一,许多考试非但没有成为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手段,反而成为了学生成长的羁绊[1]。其次,由于各专业教学模式、教师水平不一,传统的讲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知识传输的要求,让学生感到枯燥且没有收获,因此助长了学生的逃课行为,导致学生收获不了知识,最后考场上不得不采取作弊手段。其次,国内考试机制不完善,考试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考试的程序、内容、批卷及打分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对学生的作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滋长作用。学校对作弊同学的惩罚措施及力度也会对大学生是否作弊产生一定的影响。

3.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原因

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会对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只限于成绩并不注重道德培养,任凭孩子自由发展,甚至有些家庭在孩子犯错之后,寻求关系弥补孩子错失,助长了孩子不道德行为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养成了自我意识强、责任意识薄弱的坏品质。这些也是考试作弊的诱发因素之一。

考试作弊与社会上各种负面现象密切相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意识、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失信现象屡屡发生。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键期,很容易受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侵蚀,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和判断,以至于把考试作弊看作是一种正常的行为。目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随之变大。但是,完全公平的就业制度并没有形成。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考试成绩成为了大学生眼中的竞争资本之一,考试作弊行为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愈演愈烈。这导致部分大学生追求成绩,忽略自身能力的提高。

中国目前是学历型社会,考试几乎成为评价学习标准的唯一体系。学校教育重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失准,重文凭轻学识、以证书取代能力,对人才的内在修养却鲜见重视,这些社会现象让大学生进入了一个误区,只要考试成绩好,便能找到好工作,获得高收入。同时,社会诚信回报机制不健全,缺少应有的回报,没有得到社会的一种积极认可,愈加打消他们对诚信的积极性[2]

三、预防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1.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自觉消除考试作弊心理

诚信是一个社会人的必备素质,在考场上发生作弊行为,是缺乏诚信的表现。通过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来预防或杜绝考试作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同时也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首先,可将诚信考试教育纳入课堂,对大学生的考试教育从一年级抓起,各校的思政部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对学生进行考试诚信教育。用诚信意识的培养来引导学生自觉地杜绝作弊,用内在道德引导学生行为,形成自觉遵守考试制度的考试作风。其次,进行诚信考试心理预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考试,正确对待考试,让其掌握真正的知识,学以致用,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老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诚信和高素质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及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详细记载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作为今后就业、升学等行为的参考,让学生自会权衡考试作弊的利与弊,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

2.改革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评机制

1)推进教学改革,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改革课程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师自身道德建设。首先,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能力的基础上,设置新的课程模式。其次,要创新教学观念和思路,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以增强学生诚信考试的自觉性。

改革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模式,建立学生综合考评机制。采用更人性化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有效评价,减少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首先,在评价方式的完善中要实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形式的多元化。根据学科的不同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考试、汇报、调研等。通过多种形式测试学生学习成果,不仅能多角度地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也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通过灵活的出题方式,考察学生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多次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察,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须变更日常教学中的指标权重,将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学习态度等纳入其中。

2)完善考试制度,创造公平考试环境

考试启用标准化考场,实行全程全部考场网上巡查和监控管理,标准化考场的监控材料可以作为考试材料的一部分存档。考前密切关注有关作弊动向、意图,重点加强对利用手机、无线电台、互联网等现代化传播手段涉嫌泄密或诈骗的防范和查处力度。进一步净化考试环境。加强考试巡视检查力度,巡视人员可由学校纪检监察、保卫、教务、学工、院系等部门人员或全体机关中层干部参加期末考试巡查工作,重点检查本考点试卷的安全保密、考风考纪,并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并在考前向师生公布。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3.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

出台考试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考试。要想树立学校好的考风考纪,必须健全与完善考试法规,依法治考。通过法律的手段防止作弊情况的发生。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等相关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条例,明确规定了考试作弊的严重性和处理办法,有效地杜绝了考试中学生违纪作弊、教师徇私舞弊等行为。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针对违法行为必须依照相关法律进行追究,以逐步减少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在法规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对家庭及社会要不断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要让家长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意识的注重孩子的道德培养,使孩子在学到技能的同时,能养成具有的良好的诚信意识与责任意识。对于社会,更多地宣传报道诚实守信的美德事例,创造以诚信为荣、以不诚信为耻的良好社会环境,让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每位大学生之心,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赖秀兰.略论大学生考试作弊及控制[J].江苏高教,2006,(3):94-96.

[2] 秦霞,陈敏,华小烨.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问题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04,(7):45-46.

                                        

                          (作者:沙莉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考试中心)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此页
上一篇:标准化考点新形势下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高考信号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与防范

搜索失败

搜索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