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动态信息
字体

中国高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二期“扬子招考讲坛”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举行

 

钟山巍巍灵秀风骨魂,扬子滔滔千年文脉地。9月25日下午,在优美悠扬的小提琴独奏相伴下,在多元多彩的暖场片烘托下,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扬子招考讲坛”在中国科举博物馆如约举行。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党委书记袁靖宇,江苏省教育考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科大讯飞教育BG副总裁汪张龙分别作学术报告,纵论“中国高考的昨天、今天、明天”。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致辞。活动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吴仁林主持。省教育考试院全体同志、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师生120余人参加现场活动。

袁靖宇立足“今天”,作了《二十年江苏高考改革评析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分析高考政策影响因素入手,系统回顾20年来江苏高考改革历程,详细梳理江苏高考自命题的探索演变,在对江苏试卷与全国新高考Ⅰ卷比较的基础上,对新高考江苏统考和选考科目的命题进行展望。袁靖宇提出,20年江苏高考改革的本质是“在江苏发生的中国高考改革”;江苏高考改革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有值得汲取的教训;江苏高考改革历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高考改革的“江苏贡献”,是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3+1+2”方案。袁靖宇指出,“08方案”已经成为历史,2021年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即将落地。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顾历史,能帮助我们产生记忆、敬畏、谦卑和宽容,更让我们对未来增强信心。

王运来回望“昨天”,作了《科举:风行千年的古代高考》学术报告。报告梳理了科举制度发展的千年轨迹,并分析何以风行千年的原因得益于科举制度的政治调节、教育推动、文化传播、历史借鉴四大功能。报告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为啥考、谁能考、如何考、考些啥等这些科举考试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让听众穿越千年依然可以对古代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有深刻而详尽的了解。同时,报告也鲜明指出了科举制度程式化的考试、考试舞弊请托、不能公平取舍的等诸多弊端,希冀现代考试取精用宏,真正实现变古代的分科举人,为今天的科学举人。

汪张龙着眼“明天”,作了《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教育考试领域的应用》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翻译、图文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报告详细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英语听说智能测试、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小学语言能力测试、主观题智能评卷、难度预测及题库系统、综合考务平台等考试各方面的成功应用,以及由此带来教育考试方式及考试技术的变革。

冯家红在致辞中介绍,作为“江苏省教育考试文化研究暨廉政教育”基地,中国科举博物馆已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在学术论坛、专题布展等方面开展过深层次合作,期待该馆社科品牌“状元大讲堂”能与“扬子招考讲坛”开展合作,共同传承传播考试文化。

吴仁林介绍,“扬子招考讲坛”是省教育考试院院为加强专业化教育考试机构建设,提升招考队伍专业素质而打造的考试文化品牌。为提升讲坛的品牌度和传播力,本期讲坛在内容供给上,学术和多元成为主旋律;在形式呈现上,生机和活力成为新亮点;在传播方式上,线上和线下进行新探索;在系统设计上,主题和现场交相辉映,展现了讲坛改革与创新新气象。

此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主办,江苏省教育考试研究中心、中国科举博物馆、科大讯飞承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省各市招考系统干部通过网络直播地址全程同步参与活动。

 

58b856b626b525f6a177b0cb7015393.jpg

 

2cf9c74648018935404b868d8f05243.jpg

附件:  
1. 58b856b626b525f6a177b0cb7015393 2. 2cf9c74648018935404b868d8f05243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此页
上一篇:上兵伐谋:大学发展中的战略选择与规划 下一篇:第三期“扬子招考讲坛”顺利举行

搜索失败

搜索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