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院校动态
字体

南京大学:全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于六朝文化古都——南京,肇始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国内开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学校现为东亚研究性大学协会、21世纪学术联盟(AC21)、大学校长国际协会、世界大学联盟(WUN)、“中国常青藤”(C9)等组织成员,也是首批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及“2011计划”实施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2013)中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168位,中国大陆第5位,QS亚洲大学排名(2014)中位列亚洲第26位,中国大陆第5位。同时,学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5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5所中国著名学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

1.请介绍学校2015年招生计划及政策变化情况。

南京大学今年在全国招生计划总数为3300人,继续实施按学科及专业大类招生。普通批次招生专业增加理科实验班(原基础学科强化班)、临床医学(5年制)2个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招生专业名称调整为“工业工程类”。专业级差调整为1100

2.请介绍学校今年的主要录取规则。

 南京大学今年主要录取规则如下:

1)按照理工类、文史类和艺术类分类录取。平行志愿省份调档比例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5%以内,非平行志愿省份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结合级差原则进行专业录取。

2)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艺术类、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按照南京大学承诺及相关规定录取。

3)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两门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为AA;若考生两门选测科目等级达到A+A+,则进档后加3分参与专业排序

4)江苏省生源艺术特长生两门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为BB;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类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按江苏省有关规定执行。

3.请介绍南京大学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和机制。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南京大学拥有大理科(匡亚明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经济学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拔尖计划 南京大学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首批入选高校之一。学校在匡亚明学院、数学系、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均设有“拔尖班”。在本科四年内实行“双导师制”,按师生比不低于1:5的比例配备学术导师,师生比不低于1:30的比例配备生涯导师;并设立“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奖学金”“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助学金”“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创造力专项奖”等奖助学金。

拔尖班学生可优先享受海外学习、境外实践、学术会议等国际交流机会。

卓越计划 南京大学是教育部“卓越系列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法学院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医学院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基础学科理科强化班 基础学科理科强化班隶属于南京大学教育改革与杰出人才培养的创新试点单位——匡亚明学院,实施“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以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70%的学生可被免试推荐到北大、清华、中科院和本校攻读研究生,近50%的学生取得欧美顶级高校奖学金留学国外。除被推荐为本学科方向研究生外,部分学生还可以在学科间交叉推荐。

国际化视野培养机制 南京大学已与300余所世界高水平大学建立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与世界名校共建9所孔子学院,聘任2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担任名誉教授,并有诺贝尔奖得主开设完整的本科生课程;本科生交流率稳定在30%以上,每年千余名本科生通过学期交换、联合培养、暑期学校、国际比赛等形式,前往剑桥、哈佛、牛津、耶鲁、MIT等海外高校长短期交流学习;每年千余名外国专家来校讲学、授课或合作研究。

4.请问南京大学毕业生去向如何?

南京大学是国内就业形势最好的大学之一,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一流的育人环境和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积极性,使南大毕业生供不应求。南京大学的毕业生以知识视野宽、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在赢得了各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被国际权威咨询机构评为“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最强的大学”之一。

每年的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者占毕业生的60%,就业创业约40%。毕业生平均薪酬5876/月。就业最集中的地区是江苏、上海、广东、北京和浙江,占总数的80.6%;就业最集中的行业为信息产业(23.7%)、金融业(16.2%)和行政服务行业(14.5%)。

南京大学2014届毕业生中,去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高校深造的学生占所有出国(境)毕业生的37.8%,去《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2014)上榜企业中就业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16.8%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此页
上一篇: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下一篇:东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营造优越成长环境

搜索失败

搜索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