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院校动态
字体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

 

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体系较为完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现有仙林、随园和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

1.请介绍南京师范大学今年在江苏招生计划。

2014年学校计划招收本科生4000名,其中江苏省约2400人。

2.请介绍今年南京师范大学在江苏省的主要录取规则。

1)报考我校本科第一批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专业除外],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AB(即两门选测科目其中任意一门达到A,另一门达到B),必测科目等级要求为4C,技术科目合格;报考我校本科第一批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专业,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B,必测科目等级要求为4C,技术科目合格。

2)报考我校普通类专业,对符合选测、必测科目等级要求和专业录取时英语单科成绩等要求的进档考生,选测科目等级组合为A+A+的在其原始投档分上加3分,A+A的加2分,AAA+B+A+B)的加1分。所有考生按加分后的排序分安排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

3.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哪些激励措施?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展个性、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学校不断探索和创新本科人才的培养机制,主要有:

1)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是针对特别优秀学生的特殊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导师组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修读课程并参与科研项目。在项目进行期间可赴国内“985高校、国内知名研究院所、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留学或游学。另外,英才计划学生享有“保研”的优先权。

2)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文理工科强化班模式;二是文理科基地班模式。

3)部分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弘扬我校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自2010年起,学校对部分师范类专业实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4)“1+3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新生可在入学一年后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比例调整所学专业。

5)宽口径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部分专业实行宽口径大类招生,学生进入这些专业大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选择相应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6)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第二学期通过选拔,可进入法学或新闻学专业学习,毕业时颁发转入专业的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证书;另一方面,实行法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外语类专业“2+2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对录取到法学、汉语国际教育相关专业(方向)的学生,进校后前2年重点强化外语相关课程的学习,后2年重点学习录取专业的相关课程,学生毕业后颁发录取专业的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证书。

7)跨办学实体联合培养模式: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的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实行“3+1校际间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强化培养学院自2007年起与南京大学达成驻学合作协议,每年选拔4名理科强化班学生直接到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强化班报到并按照南京大学强化部的要求学习2年,然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学习2年;2009年,学校数学科学学院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达成驻学合作协议,每年选拔20名优秀新生直接到中国科技大学或南京大学驻学1年半,然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学习。

8)第二学位与副修专业: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在学生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学校鼓励并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第二学位与副修专业。学生可以在任何学期以插班的形式修读任何专业的任何课程。修读完指定学分,可以获得该专业的副修课程证书、副修专业证书和第二学位证书。

 

(来源:《江苏招生考试》)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此页
上一篇:中国药科大学:选测等级要求为AB,双A+加3分安排专业 下一篇:南京农业大学:开设基地班、金善宝班、菁英班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搜索失败

搜索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