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实行“四学期”制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浙江大学。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
1.2011年浙江大学在江苏省的招生计划情况及录取规则如何?
2011年我校在江苏省招生计划为115人,其中理工类87人,文史类28人。按照浙江大学在江苏省分专业或分大类招生计划数,采取“先等级后分数”的进档原则,对考生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设专业间分数级差,服从专业调剂并体检符合录取标准的考生,一旦进档,不退档。
2.对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有什么要求?
选修科目为:物理(理科)和历史(文科),另一门选修科目不作要求,文、理科两门选修科目等级均要求为2A,必修科目和综合素质符合江苏省招生委员会的相关规定。获得浙江大学自主生资格的考生选修科目等级要求为1A1B;文艺特长生要求等级为2B。两门选修科目等级均达A+的考生加3分进行专业选择。
3.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
一是实行大类招生。按人文、社科、理、工、信息、农、医等学部实行大类招生。大类招生使学生入学时没有固定的专业“帽子”,让学生在学习中重新理解专业和认识自己,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二是按大类交叉培养。学校设置了4个大类平台课程模块。学生在完成通识课程、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后,进入主修专业培养阶段。
三是学生入学一年后至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学生经过1~2年的学习,在大类内确认主修专业。少数确有特长的学生允许跨大类确认专业(其规模控制在所在大类总人数10%以内)。学生可跨大类进行双修、辅修。
四是全面实施学分制。学校实行以弹性学制、选课制等为特征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课程。
五是实行“四学期制”。学校按“秋、冬、春、夏”4个学期安排教学,循环开课,每学期长度各为9周。
4.浙江大学有哪些特色教育模式?
(1)具有“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设立特色辅修班。
(2)设立竺可桢学院。竺可桢学院是学校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荣誉学院, 学生需经严格选拔。培养过程实行淘汰制,目前,竺可桢学院除混合班、人文社科平台外,还设立以下特色班:求是科学班:致力于培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5个基础学科领域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科学家。该班实行个性化特殊培养模式,实行全程导师制,采用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方案。巴德年医学班(医学试验班):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
5.2011年浙江大学的招生专业有什么新变化?
今年设立人文科学试验班(外国语言文学)大类,并新增翻译专业;医学试验班类分为医学试验班类(医药专业)和医学试验班类(口腔医学)2类;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这两个专业均在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内招生。
6.浙江大学如何招收国防生?
国防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今年江苏省国防生录取专业有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5个专业。报考国防生年龄在20周岁以下(1991年8月31日后出生),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的体检标准,考生录取后须与浙江大学、南京军区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书》。每年由军队提供10000元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分配到军队工作。
7.浙江大学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50%;政府各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把我校作为他们的人才资源库。国内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