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市县要闻
字体

南京市扎实做好2015年高考准备工作

 

南京市共有26220人报名参加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较去年减少1340人,其中,文科类8561,32.7%;理科类13221人,占50.4%;艺术类(含兼报生)3949人,占15.1%;体育类(含兼报生)489人,占1.9%。全市12个区共设29个考点(含新疆班考点1个),863个考场。我市认真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切实强化措施,扎实做好考前各项准备工作。

   一、强化安全保密。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安全保密是高考的生命线,是考试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高考安全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考试保密工作规定,逐一梳理考务流转的各个环节,排查隐患,确保硬件保障到位、制度执行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检查监督到位。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召开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江苏省接着召开会议,高考安全保密工作进行再动员、部署和落实。二是全面专项排查,在各考区自查的基础上,市招生办会同公安、保密等部门组织对12个考区的高考准备工作、各区保密室和考点学校保密室(柜)进行检查,落实保密室值班制度,查看监控设备,从试卷入库到考试结束期间的不间断使用,范围覆盖保密室各个角落,不留任何监控盲点。试卷交接、运输、保管等环节,进行了严格的制度设计和技术防范,切实形成闭环,确保安全保密万无一失。三是加强考点管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要求,配备身份识别仪、无线信号侦测及屏蔽仪、电波钟等。目前,所有视频及网络监控、应急指挥、作弊防控等系统的设施设备检查、维修、更换、调试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各考场、考点全部实现"三级联网"电子监控“全覆盖”。四是加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成立南京市高考和中考工作安全保密、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公安、宣传、卫生、保密局、纪检监察、供电、环保、住建委、交通、药监、无委办、电信共十三个部门组成,重点做好针对试卷安全保密工作、重大自然灾害和特殊气候、听力考试、网上巡查系统的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考试中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应有预案、对有良策。

二、强化部门联动一是坚持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市政府胡万进副市长召集市招委各成员单位及中高考保障部门负责人召开中高考工作协调会,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保障作用,联防联控,齐抓共管,全力以赴,切实做好高考的组织工作。公安、交警部门抽调专门警力负责考试期间安全保卫、试卷运送保管、考点秩序维护和交通安全等工作;药监局负责考试期间考点(考场)、考生食宿地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卫生局负责考试期间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电力部门确保考试期间市、区高考指挥部、考点及各保密室的供电和用电安全;电信部门负责所有市、区招办、考点监控设备的联调工作,保障考试期间市、区招办及考点的网络正常运行;环保部门负责考前复习期间的环境监控及考试期间考点周围噪声的监控。二是联合治理考试环境,与公安、保密、通信和无线电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厉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考试期间无线电管理部门对已划定的重点防范区域要严密监测,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对考点周边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控、排查,及时阻断有害信息,配合公安机关迅速追查涉嫌人员及相关设备,依法予以处理。三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市教育局、市招办召开中高考新闻宣传工作会,提出明确要求,持积极、正面、鼓励,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刺激考生情绪、诱发不稳定因素的信息和负面报道,严格执行高考社会敏感问题报道的扎口管理制度,不渲染、不炒作,着力为高考平安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成立各级高考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职能机构,落实责任体系,明确各自的安全保密、考风考纪和考试管理等工作责任。高考期间有关责任人坐镇辖区,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形成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动员部署、亲临一线督查指导、亲自处理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机制。二是层层签订责任书,526,市教育局张生局长在区教育局局长会议上与各区签订了“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责任状”,做到职责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三是严格督查问责,纪检监察部门继续加强对高考工作的监督,加大问责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坚决追究责任,确保各项考务工作‘件件有着落’,真正落到实处。

四、强化培训教育一是开展考务工作逐级培训,市招办在接受省教育考试院考务培训后,组织了各区招办高考考务培训,525日前,各区均组织了考点考务培训、巡视员考务培训、高中学校送考等业务培训和考风考纪教育培训做到了"全覆盖"二是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对全体考生专题考前教育,增强学生遵守考试纪律的自觉性。 层层签订考风考纪责任书,诚信承诺书,组织观看考风考纪宣传教育片,帮助考生了解、熟记考试纪律,在高考之前真正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即33号令)的精神,有效传达出去,让每一个考务人员、每一个考生都知道违规处理的办法和结果,树立起诚信考试的意识。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此页
上一篇:省教育考试院领导来盐城检查高考准备工作 下一篇:常州市认真做好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广播设备检查工作

搜索失败

搜索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