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时政要闻
字体

 扬州已出55名院士 与本地教育文化氛围有关

128日、9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先后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扬州籍科学家徐銤、钱旭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忠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扬州一下子多出了三名院士,这成为扬城百姓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扬州究竟有多少院士?扬州为何多院士?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徐銤:扬中出的第44名院士

  一所名校演绎院士“扎堆效应”

  新科院士、“中国快堆之父”徐銤毕业于扬州中学,记者的寻访调查首先从扬州中学开始。

   “扬州中学出了多少院士?告诉你吧,加上刚刚入选的徐銤,扬州中学一共出了44名两院院士。扬州中学是中国两院院士的摇篮!”扬州中学的同志自豪地介绍。2003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扬州中学校友黄宪和黄琳同时入选,成为扬州中学历史上走出的第31、第32位院士。一所中学两名校友同时当选院士,实属罕见!

  据介绍,自1902年仪董学堂发端至今,扬州中学已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会聚和培养了无数英才。校友中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著名理论家胡乔木,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毕季龙、谢启美……扬中培养出了44名两院院士,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冶金、金属材料专家周志宏,数学家王元,物理学家汤定元,有机化学家黄鸣龙,无线电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朱物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化学家吴征铠,植物学家吴征镒,著名地质学家武衡,气象学家谢义炳,石油工程学家童宪章,计算机专家张效祥,建筑学家吴良镛,微波电子学家黄宏嘉,工程力学专家徐皆苏,辐射物理、辐射防护及安全学家李德平,古生物学家盛金章,昆虫学家尹文英,电子信息工程专家童志鹏……这些院士涵盖了众多科学领域和工程领域。

  扬州已经出了55名院士

  教育文化孕育一方人才辈出“沃土”

  院士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他们的学术水准代表了当今中国的科技水准。扬州有多少两院院士?

  “2003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55年起成为院士的扬州人士有39人,其中从扬州中学树人堂走出31人,新华中学1人,其他7人。而现在这一数据又有了大的增长,目前扬州、扬州籍及从扬州走出去的两院院士已有55人。”市科协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为什么扬州两院院士频出?扬州中学和扬州大学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与扬州浓厚的教育文化氛围密不可分。

  扬州自古重视教育和文化,因而人文荟萃,才俊辈出,仅明清两代扬州就出了216名进士。到了近代,许多青年英才,在扬州求学苦读后,或到国内著名院校深造,或留学海外,学成后,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了祖国宝贵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一些人先后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其中,扬州丁家湾许家老宅走出一对院士夫妇——许国志和蒋丽金,更是传为美谈。1919年生于扬州的许国志,1947年赴美,后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留美浙江淑女蒋丽金在芝加哥结婚。1955年,许国志夫妇与钱学森等一同乘船回国。19561月,许国志被分派到当时刚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负责筹建中国第一个运筹学研究室。

  扬城两院士:刘秀梵和程顺和

  两院士背后是雄厚的学科基础

  2005年,扬州大学著名动物传染病学家刘秀梵教授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程顺和同时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名在扬州工作的科学家同时成为院士,一时引起社会轰动。“这与我市重视学科建设,学科实力雄厚是分不开的。”扬州大学一专家表示,程顺和所在的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育种研究室是科研精英的集聚地和人才智力“洼地”,而刘秀梵所在的扬州大学预防兽医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和知名度排名全国第一。

  1999年,扬大预防兽医学学科就被确定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我国著名兽医微生物学家方定一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小鹅瘟病毒并研究出有效防治方法。上世纪80年代后,在学科带头人刘秀梵的带领下,学科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结合,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突出应用开发,高度重视产学研紧密结合,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广泛联合,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了畜禽重要疫病流行规律和防治对策、畜禽重要疫病病原体微生物学特性、畜禽主要传染病发病机理和免疫机理以及转基因动物与实验动物在疾病控制中的应用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及其创新团队。

(来源:新华报业网)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打印 打印此页
上一篇:“卓越联盟”调整考查科目 下一篇: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搜索失败

搜索内容不能为空